融合教育及特殊教育資訊網站

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

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的領導角色

記得在2003年時,我主力擔起學生支援組,參與融合教育的老師亦寥寥可數。經歷接近廿年的發展,在2022年,我校的學生支援組已穩健成長,成員逾十多位,共同照顧校內百多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箇中經歷不少。

在兼任學生支援組統籌時,我和組員一直都有參加與照顧學習差異有關的培訓,嘗試運用不同策略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但在支援計劃上未有清晰的方向。我擔任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統籌主任)後,專責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並接受專業培訓的角色定位漸趨清晰,令我更懂得為學生爭取資源,在推行支援措施時,會不斷反思成效,作出修正,為學生提供更理想、更全面的支援。我曾利用「一頁檔案」讓老師及早認識學生及了解他們的需要,運用「以人為本」的方式及策略去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為學生提供適切的學習支援。近年,學校更參加與教育局舉辦的「分層支援有讀寫困難的中學生」計劃。

由單打獨鬥到組成穩健的學生支援組

 

有策略地規劃支援政策及措施

作為統籌主任,我不單要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更需要有系統地支援教師。首先,我在每年學期初向全校教師派發校本《融合教育教師手冊》,目的是讓教師對學校的融合教育理念、運作及架構有清晰的理解,同時能夠明白學生支援組如何協助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及所提供的支援。手冊亦收錄支援有不同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有效方法,藉此希望教師初步掌握方法,能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即時協助。如教師需要進一步協助,他們可以參閱手冊中各級支援教師的名單,隨時聯絡相關老師。此外,我們會透過不同形式支援教師,例如:聯絡班主任跟進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支援情況、定期發放教育局的最新資訊、有策略地安排教師接受特殊教育培訓,以及舉辦校內專業發展培訓活動等。

統籌主任制訂校本《融合教育教師手冊》派發給校內所有老師 

 

我們的挑戰  

支援過程中,我們不時會遇上挑戰,例如訓導老師不明白有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學生的不專注及衝動的特質,這些學生經常會因觸犯校規被嚴懲。學習支援組老師會適時介入,透過與訓導老師的溝通及協商,讓教師了解這些學生的特質,制定雙方均可接受處理學生的程序。現在,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觸犯校規時,訓導老師會先通知學生支援組,了解該學生的特殊教育需要,然後大家才商討罰則,達至接納學生的不足而互相包容。良好的溝通,是化解困難的方法之一。我們重視與老師的雙向溝通,從而一起了解老師的難處;與不同委員會之間互相溝通亦同樣重要,溝通有助了解彼此的想法,令大家達到共識,以及互相尊重彼此不同的想法。而我和學生支援組定期檢討,溝通無間,更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帶領學生支援組與跨科組進行協作

學生支援組是必須與其他科組協作,只有透過跨科組協作,才會令學生獲得有效的支援。學生支援組與訓導委員會的協作是最頻密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不善於表達,當他們犯較嚴重的過錯時,訓導老師會通知我們,我們會按照既定的程序,與訓導老師一起處理,一起接見家長,大家重新教導學生對與錯,也會請社工介入輔導學生。

其次,我們也經常與教務委員會協作,為了得到委員會的支持,我先向主科科主任講解優化教學的策略,並邀請校本教育心理學家及香港教育大學等專業人士講解如何以學生特質來設計課堂,亦善用教育局的教材套從小步子做起。開始協作時,由支援老師先擔當教材設計的工作,其後開展至另一級別,由其他任教老師設計教材,再擴展至不同的級別和科目。同時在推動過程中,我們會表揚一些表現積極及出色的同工,並邀請他們向其他同工分享良好實踐經驗,提升其支援的信心。

統籌主任經常進行跨科組協作

 

團隊精益求精

我們的團隊必須有共融的理念,裝備專業知識,具高度的同理心,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強項,並協助他們發展。 作為統籌主任,我會了解每位組員的強項並按此分配工作,我也身體力行,以身作則。 我們都不時分享自己的看法,互相尊重,令檢討和改善更加有成效。我會公開地表揚我們團隊的努力和功勞。讓學校領導層和全體教師知道我們的委員會努力不懈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更適切的支援,追求精益求精。

 

讓學生盡展潛能  

記得我曾經支援過一位中四患有妥瑞症[1]的男學生。他在上課期間不受控制地搖頭及發出口哨聲。這行為被老師曲解為刻意滋擾課堂,令他十分難過,曾因此躲在廁所哭泣。處理這個案時,我一方面透過不同的方法讓教師明白與諒解他的特殊情況,及運用更有效於課堂的支援策略;另一方面,我們嘗試找出這學生的強項,並加以大大發揮。我們鼓勵他參與學生支援組舉辦的扯鈴活動。

學生透過參與扯鈴活動,展現潛能

活動完畢後,他會追着我說: 「導師教的我已學懂了,還有什麼可以學? 」接着他會在網上自學,並希望我提供扯拎給他練習。後來,我發現他在扯鈴、扭氣球及雜耍方面都極有天份。於是,我安排他在校內表演,他的才華得到肯定,建立了自信心,亦結交多了同學。畢業後,這位學生將他的強項發展成了他今天的謀生技能,現在他經常獲邀到不同的學校和機構分享經歷及表演。我們也為他有如此成就而感到驕傲!

 

給同路人的話

融合教育這條路的確漫長而不容易行,只要憑着堅定的信念,讓社會上不同人士認識有特殊教育需要孩子的特質和支援需要,我們的使命便能達成。

 


[1] 妥瑞症是一種神經生理疾病,其典型症狀是快速、重複和不自主的肌肉及聲語抽動,這些是患者難以抑制的行為表現,尤其當其處於緊張或壓力的情況下,更會加重抽動的頻率和強度。就額外資源批核及統計的目的,教育局把妥瑞症納入精神病的特殊教育需要類別。


返回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