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及特殊教育资讯网站

中华基督教会谭李丽芬纪念中学

特殊教育需要统筹主任的领导角色

记得在2003年时,我主力担起学生支援组,参与融合教育的老师亦寥寥可数。经历接近廿年的发展,在2022年,我校的学生支援组已稳健成长,成员逾十多位,共同照顾校内百多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个中经历不少。

在兼任学生支援组统筹时,我和组员一直都有参加与照顾学习差异有关的培训,尝试运用不同策略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但在支援计划上未有清晰的方向。我担任特殊教育需要统筹主任(统筹主任)后,专责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并接受专业培训的角色定位渐趋清晰,令我更懂得为学生争取资源,在推行支援措施时,会不断反思成效,作出修正,为学生提供更理想、更全面的支援。我曾利用「一页档案」让老师及早认识学生及了解他们的需要,运用「以人为本」的方式及策略去照顾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为学生提供适切的学习支援。近年,学校更参加与教育局举办的「分层支援有读写困难的中学生」计划。

由单打独斗到组成稳健的学生支援组

 

有策略地规划支援政策及措施

作为统筹主任,我不单要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更需要有系统地支援教师。首先,我在每年学期初向全校教师派发校本《融合教育教师手册》,目的是让教师对学校的融合教育理念、运作及架构有清晰的理解,同时能够明白学生支援组如何协助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及所提供的支援。手册亦收录支援有不同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有效方法,藉此希望教师初步掌握方法,能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即时协助。如教师需要进一步协助,他们可以参阅手册中各级支援教师的名单,随时联络相关老师。此外,我们会透过不同形式支援教师,例如:联络班主任跟进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支援情况、定期发放教育局的最新资讯、有策略地安排教师接受特殊教育培训,以及举办校内专业发展培训活动等。

统筹主任制订校本《融合教育教师手册》派发给校内所有老师 

 

我们的挑战  

支援过程中,我们不时会遇上挑战,例如训导老师不明白有注意力不足/过度活跃症学生的不专注及冲动的特质,这些学生经常会因触犯校规被严惩。学习支援组老师会适时介入,透过与训导老师的沟通及协商,让教师了解这些学生的特质,制定双方均可接受处理学生的程序。现在,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触犯校规时,训导老师会先通知学生支援组,了解该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然后大家才商讨罚则,达至接纳学生的不足而互相包容。良好的沟通,是化解困难的方法之一。我们重视与老师的双向沟通,从而一起了解老师的难处;与不同委员会之间互相沟通亦同样重要,沟通有助了解彼此的想法,令大家达到共识,以及互相尊重彼此不同的想法。而我和学生支援组定期检讨,沟通无间,更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带领学生支援组与跨科组进行协作

学生支援组是必须与其他科组协作,只有透过跨科组协作,才会令学生获得有效的支援。学生支援组与训导委员会的协作是最频密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不善于表达,当他们犯较严重的过错时,训导老师会通知我们,我们会按照既定的程序,与训导老师一起处理,一起接见家长,大家重新教导学生对与错,也会请社工介入辅导学生。

其次,我们也经常与教务委员会协作,为了得到委员会的支持,我先向主科科主任讲解优化教学的策略,并邀请校本教育心理学家及香港教育大学等专业人士讲解如何以学生特质来设计课堂,亦善用教育局的教材套从小步子做起。开始协作时,由支援老师先担当教材设计的工作,其后开展至另一级别,由其他任教老师设计教材,再扩展至不同的级别和科目。同时在推动过程中,我们会表扬一些表现积极及出色的同工,并邀请他们向其他同工分享良好实践经验,提升其支援的信心。

统筹主任经常进行跨科组协作

 

团队精益求精

我们的团队必须有共融的理念,装备专业知识,具高度的同理心,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强项,并协助他们发展。 作为统筹主任,我会了解每位组员的强项并按此分配工作,我也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我们都不时分享自己的看法,互相尊重,令检讨和改善更加有成效。我会公开地表扬我们团队的努力和功劳。让学校领导层和全体教师知道我们的委员会努力不懈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更适切的支援,追求精益求精。

 

让学生尽展潜能  

记得我曾经支援过一位中四患有妥瑞症[1]的男学生。他在上课期间不受控制地摇头及发出口哨声。这行为被老师曲解为刻意滋扰课堂,令他十分难过,曾因此躲在厕所哭泣。处理这个案时,我一方面透过不同的方法让教师明白与谅解他的特殊情况,及运用更有效于课堂的支援策略;另一方面,我们尝试找出这学生的强项,并加以大大发挥。我们鼓励他参与学生支援组举办的扯铃活动。

学生透过参与扯铃活动,展现潜能

活动完毕后,他会追着我说: 「导师教的我已学懂了,还有什么可以学? 」接着他会在网上自学,并希望我提供扯拎给他练习。后来,我发现他在扯铃、扭气球及杂耍方面都极有天份。于是,我安排他在校内表演,他的才华得到肯定,建立了自信心,亦结交多了同学。毕业后,这位学生将他的强项发展成了他今天的谋生技能,现在他经常获邀到不同的学校和机构分享经历及表演。我们也为他有如此成就而感到骄傲!

 

给同路人的话

融合教育这条路的确漫长而不容易行,只要凭着坚定的信念,让社会上不同人士认识有特殊教育需要孩子的特质和支援需要,我们的使命便能达成。

 


[1] 妥瑞症是一种神经生理疾病,其典型症状是快速、重复和不自主的肌肉及声语抽动,这些是患者难以抑制的行为表现,尤其当其处于紧张或压力的情况下,更会加重抽动的频率和强度。就额外资源批核及统计的目的,教育局把妥瑞症纳入精神病的特殊教育需要类别。


返回
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