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及特殊教育資訊網站

及早識別

目的

「及早識別」是照顧有特殊需要兒童的基本策略。教育局已設立機制及相關措施,以便利學校及早知悉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情況,從而為他們提供適切的支援。

 

跨局/部門協作機制

教育局與社會福利署(社署)、衞生署和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的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設有協作機制,確保有特殊需要的兒童由學前中心/幼稚園升讀小學時,小學能及早知悉他們的特殊需要和提供支援。每學年,在家長同意下,衞生署及醫管局轄下的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會把有關兒童的評估資料送交教育局,而社署資助的學前康復服務單位亦會把有關兒童的進展報告送交教育局。教育局會在新學年開始前把這些兒童的評估資料和進展報告轉交他們入讀的官立/資助/直接資助計劃(直資)小學。

 

「及早識別和輔導有學習困難的小一學生」計劃

教育局一直在全港公營普通及直接資助計劃小學推行「及早識別和輔導有學習困難的小一學生」計劃(及早識別和輔導計劃)。按照及早識別和輔導計劃的程序,教師應在新學年開始透過課堂接觸、檢視課業和個別面談等途徑觀察小一學生的學習表現、社交和自理等能力,並在 12月至 1 月填寫「小一學生之學習情況量表」(量表)。已有評估資料及/或進展報告的小一學生*,教師亦須為他們填寫量表並把識別結果記錄在 「特殊教育資訊管理系統」內,以便了解他們的進展。學生支援組須與有關教師及校本教育心理學家在 1 月至 2 月舉行會議,根據學生的量表結果及學習表現,識別學生的學習困難程度。學校亦須就此計劃向有關家長派發通告,讓他們知道學生的識別結果及跟進服務。詳情可參閱相關通告「及早識別和輔導有學習困難的小一學生」計劃的資源網頁。

*對於被評估為有智障的小一學生,學校會因他們在學習上的困難而訂定個別學習計劃,故無須為他們填寫量表。

 

識別有言語障礙的小一學生

學校應透過校本及早識別和轉介機制,由教師運用教育局的「小學生語能甄別問卷(教師用)」或其他校本甄別工具,及早識別和轉介懷疑有言語障礙的學生給校本言語治療師跟進。

 

三層支援模式

在「三層支援模式」下,教師應根據「先支援、後評估」的原則,按照學生的實際需要而提供支援。教師如懷疑學生有學習或言語障礙以外的支援需要,應諮詢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學生支援組或學生輔導人員,以便跟進;如有需要,即與校本教育心理學家或其他專業人員商議,並為學生安排跟進及支援。有關特殊教育需要的評估機構/專家,請參閱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運作指南第四章。

 

三層支援模式


返回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