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及特殊教育資訊網站

簡介

甚麼是「精神病」?

精神病是疾病的一種,有精神病患的學生可能出現的各種病徵包括異常的認知、思想、情緒、感知、行為或生理功能。精神病會影響學生的日常生活,包括學習、社交或工作表現等。精神病的種類繁多,常見於兒童及青少年階段的精神病有焦慮症、抑鬱症和強迫症等。當中亦有較嚴重的精神病,如思覺失調及鬱躁症等,其病徵一般較為持續、影響範圍較廣。其他精神病種類包括對立性反抗症、妥瑞症、飲食失調等。

 

如懷疑子女有精神病患,我應該 ……

主動告知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統籌主任)、班主任 、校內輔導組或學校社工,以便學校為子女提供適切的支援。

 

我的子女已被確診有精神病患,我應該……

儘早及主動向學校提供子女的相關資料,包括精神科醫生的診斷報告,以便學校安排適當的支援服務。我亦應與校內輔導組或學校社工、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學生支援小組、班主任及科任老師溝通,以便了解子女的學習及適應情況; 若有需要,共同商議合適的支援策略。

 

學校如何透過全校參與的模式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

教育局鼓勵學校採用「全校參與的模式」,透過普及性、選擇性及針對性三個層面,促進學生的精神健康,以及加強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學校的普及性層面的工作主要是提升學生、教師及家長對精神健康的意識和認知,並加強學生的抗逆力和精神健康,減低導致學生抗拒求助的負面標籤;選擇性層面的工作重點在於加強識別和支援有精神健康風險的學生;針對性層面的工作則是確保有精神健康問題的學生(包括有精神病患的學生)能得到適時及適切的精神健康支援服務。

 

 

更多相關資訊:


返回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