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少年培育会陈南昌纪念学校
群育学校
(以下资料由学校提供)
背景
学校之办学团体「香港青少年培育会」创立于一九四八年,并于一九五三年正名为「香港儿童安置所」,早期服务对象为贫苦无依及轻微犯事之儿童,并提供居所及教育。一九九四年二月迁至南朗山现址,提供中学教育予适龄男童,为一所提供主流课程的群育学校。全校最高容额为144位学生,包括院舍120位宿生及24位日校走读生。所有学生须经教育局中央转介,主要服务对象为行为偏差或受情绪困扰的中学生,除提供香港中学文凭课程外,更设有「短期适应课程」,让入读学生保留原校之学籍,在完成课程后可选择重返原校继续升学。
藉「每一次经历都是学习及成长的过程及机会」之培育理念,以专业教职员团队,提供多样性、具深广度的课程,与具前瞻性及创新的全方位学习活动结合,帮助学生克服自身困难;透过「班级经营」建立一个友爱、安全及和谐的学习环境,重新塑造他们成为自律守纪、具正向思维,以及具清晰目标及发展方向的良好公民。
亮点
「多途并进,弹性安顿」的全人发展教育
学校为一所提供主流课程的群育男校,每位学生有其不同的「恩赐」与「才干」,学校深信透过教育能够做到「交来一个孩子,还你一个才子」。透过分层课程与教学设计,规划创新经验式的多样化课程,发掘同学的潜能;以探究及启发的学习模式,让每位同学在学业或其他范畴,皆持续有进步表现,让校园成为他们继续升学及过渡职场的装备阶梯。
校本创新的教育课程,培育才德兼备的学生
学校课程设计的理念包含了四大核心价值:以学生为本、着重质素、弹性处理学生的需要及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课程由三部分组成,包括核心科目、以学生兴趣及能力挑选的选修科目及其他学习经历(艺术、体育、德育及公民教育、社会服务及工作有关的经验)。学校的课程致力协助学生建立个人、社交及情感发展。透过独特的校本教材及活动,应用不同的媒体,孕育学生的才能在校园环境中展现,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解难能力及正向思维为目标。教师以学生为本,利用专题研习、单元式的学习材料,及因应个别有不同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珍宜课业」(mini-task),巩固其基础知识,、培养他们学习兴趣及求知的精神。
面对照顾有不同特殊学习需要的同学,课程的成功基石有赖于缔造关爱的校园文化及以成功经验去鼓励学生持久学习的策略。学校近年将静观文化渗透于不同科目中,包括生活与社会科、生命教育科、体育科、音乐科及视觉艺术科等;运用静观的修习帮助学生稳定情绪并训练集中力,让其能专注不同的学习活动。透过完善的训辅导系统、奖励计划及体能训练,建立同学坚毅的精神及健康的生活习惯,使每一位同学都装备自己成为才德兼备的年轻人。